公告版位
Lilypie - Personal pictureLilypie Second Birthday tickers

大約是三月底的時候跟著美國代購的訂單,訂了一些MINI寶18M跟24M的T恤,因為T恤有在特價一件美金6元,在台灣隨便買都有二至三倍的價差,索性就跟著下單囉!

從下訂單到取貨差不多有個把月,因為跟團的主購清關時常被海關扣押什麼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很順利我的商品都有到貨唷!

Striped Romper Color: Green  Size: 18M

MSRP: $18.00 Price: $10.00

 

202A057_Green

 

 

Long Sleeve 4-Pack Bodysuits Color Stripe Size: 24M

MSRP: $26.00 Price: $16.00

  Long Sleeve 4-Pack Bodysuits 

 

Short Sleeve Graphic Tee Color: Stripe Size : 24M

 

MSRP: $14.00 Price: $6.00

 243A337_Default 

 

Short Sleeve Graphic Tee Color: Orange Size: 24M

MSRP: $14.00 Price: $6.00

 

243A264_Default

 

Subtotal: $44          5 items in your bag

[(44*0.75)+1境運]*31.2*102%=1083(商品部份)

 

  

 

 

 

文章標籤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m 因家裡空間小放不下真正的鋼琴,但又想重溫在台中每天可以練琴的習慣,索性買了一台CASIO PRIVIA電子鋼琴,小小18坪的空間也只能放在客廳的一角落,最開心的事mini寶每天都會乖乖的坐在鋼琴前面,像個小小音樂家!

從醫學的觀點來看,從小培養寶寶的音樂素養對寶寶早期的腦部發育與日後的人格發展和事業成就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藉細膩輕盈、輕快活潑的音符,以及單純簡短的現代樂曲,所共同營造的音樂空間,能有效激發寶寶的想像力,並使寶寶在反覆聆聽的刺激中,發揮記憶學習的潛能。

潛能啟發理論的肇始,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60年代。自1962年起,史培力博士與其研究小組,首先發現人的左右腦主宰不同的機能,其中左腦職司邏輯推理 與語言表達,而右腦則主掌音樂、想像、創意及視覺記憶。這個發現顛覆了傳統對腦部功能的認知,史培力博士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殊榮。

醫學專家在對腦力展開更深入的研究中發現,成人主要運用左腦來理解思考,右腦的想像與創意反而很少運用,而三歲以前的幼兒則主要以右腦來認知世界。近年研 究也顯示,在三歲前啟發幼兒智力潛能,效果比成年人好。這是因為三歲以前,幼兒腦部的運作集中在右腦,而隨著年齡增長,左腦機能逐漸取代右腦。因此,若能 以有效的方法強化三歲前幼兒的右腦,孩子成長之後,將可以比一般人發揮更大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許多教育家與醫學專家早已證實,透過特定音樂的刺激可以有效啟發幼兒智能。當耳朵接收到適當的音樂時,會刺激右腦腦波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將人腦意識清醒 時釋放的β波,轉化為放鬆時潛意識的α波或θ波,而當腦波處於α波及θ狀態時,幼兒在想像力、創造力的表現最好,腦力的提昇也最明顯。

 

可他這招是學周杰倫反手亂彈!

IMG_4589

 

 

跟媽媽來個四手聯彈吧!

IMG_4641

 

 

媽咪輪到我solo了嗎?

IMG_4634

 

  

 迫不急待整個人撲上去!

IMG_4627

 

 

 

IMG_4622

 

 

 

IMG_4620

 

 

 

 

 

  

文章標籤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有紀錄MINI寶最新記事, 俗話說7坐8爬可說是咱們老祖宗的流傳已久的諺語, 爬行是對寶寶發育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是主要是寶寶動作發展的的第一步,在BBH也很多媽媽們在討論格外重視CRAWLING,所以要特別設置安全的居家環境空間.

    

 

五大因素影響寶寶爬行

爬行是屬於人體控制運動的本能發展,黎璧賢主任說:「當寶寶的腦部發育到達某一個程度,周邊神經系統的串連也達到階段性的需要,腦、神經及肌肉協調都成熟了,又沒有外力限制的話,寶寶自然而然的就會開始學爬了。」
因此影響寶寶爬行的因素大致上可以分成內、外在兩方面來探討:
【內在】
1.神經細胞的功能正常
若腦細胞缺損(例如腦性麻痺),或者肌肉張力有異常(例如唐氏症)的寶寶,要他像一般正常寶寶爬行是有困難的。
2.神經系統與肌肉骨骼關節合作順暢
如上述,爬行是寶寶身體發育和動作發展到達一定程度,相互合作下的動作成就。
3.寶寶的個性
「活潑好動的寶寶,相對的比較有跨出去探索的意願,但較胖寶寶可能會因為肌肉和神經的負荷不足,而裹足不前。」關於這一點,黎璧賢主任認為是照顧者比較容易忽略的地方。
【外在】
1.環境
即使寶寶準備好了要爬,但是照顧者經常給予活動空間的限制,例如經常坐學步車、抱著、揹著等,寶寶當然會被剝奪體驗學習爬行的樂趣。
2.教養
這是指父母親或照顧者的觀念,因為有些人認為人類是行走的動物,「爬」只是一個過程,略過爬行,之後還是會走路。反之,父母親若認同爬行之必要性,他們會鼓勵、誘導,甚至是訓練。
不爬寶寶的2個疑問
【Question1】略過爬行正常嗎?
臨床上偶有少數寶寶幾乎完全沒有爬行就會走路,對此,黎璧賢主任說:「醫學研究至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正式的報告可以證明,不爬的寶寶會對日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只要之後的發展(例如走路)都正常,父母則無需擔憂。」
【Question2】不爬,會有什麼問題或影響呢?
黎璧賢主任建議,寶寶爬行最好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自然發展,坊間所謂的多爬或者多抬頭會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之說,其實還沒有科學實證。
【爬行的意義】
雖然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研究報告指出:沒有經過貼地爬行或一般爬行等就會走路的寶寶,會影響他日後的腦神經功能發展,但寶寶爬行還是有它的意義:
1.代表寶寶的視覺及其協調功能更精進了
視覺常扮演著調整「坐姿轉移到爬行,爬行再轉移到站姿」的重要知覺。
2.代表寶寶的腦部及手腳運用更自如了
較為成熟的爬行動作,像是左(右)手搭配右(左)腳前進,接著右(左)腳搭配左(右)腳前進。
3.代表寶寶的力氣更大了
寶寶的肌肉張力夠,足以負荷身體前進,而且爬行趨近全身運動,寶寶活動量更大,需要更多的體力來應付喔!
4.代表寶寶更能自由探索週遭世界了
總之,這階段的寶寶正在整合影響姿勢及平衡感的視覺、前庭覺以及體感覺,以便達成腦、眼、神經、四肢及軀幹等協調,為下一階段的重大發展做預備。
寶寶爬行3要記
【時間】
6~7個月大可說是預備期,有些會先翻身然後開始爬行動作出現;但通常在7~10個月大時會爬的最多。黎璧賢主任提醒:「若寶寶在10個月大至一歲之間若仍無爬行跡象,應該求助於小兒腦神經科醫師,以整體評估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方式】
寶寶爬行的方式因人而異,黎璧賢主任以兩個英文字來說明:
1.creeping:蠕動、緩慢前進、貼地式的匍伏前進、或者以單手或雙手往前挺的移動,也就是驅幹接觸地面,兩下肢伸展在後的爬行。
2.crawling:爬行、兩手兩腳觸地爬行、或將軀幹高抬的爬行動作,是一種較為成熟的爬行方式。
另外,寶寶一開始爬行,可能會後退、橫行、單手、雙手……各種奇怪的姿勢都可能出現,過程中不需太刻意矯正,只要最後能成熟進步到雙手前進即可。
【安全】
黎璧賢主任特別強調,爬行代表寶寶的活動空間需求變大了,父母或照顧者尤其要注意居家環境的安全。除了給予爬行的空間必需清潔外,油漆碎屑以及易誤食嗆傷的小東西最好都要遠離寶寶!
不要有的東西:電線、插頭、繩索、尖物,以及會讓寶寶食入嘴巴的東西都要提防。
不能去的地方:浴室和廚房的危險物品多,一定要避免寶寶單獨進入。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幫手Cuisinart CSB-77是在MOMO購入,原價2990-200折價券-200新會員=2590的價格敗入!

一直沒寫開箱文的原因是太懶了!

先來跟大家分享使用完77後,要如何把這些哩哩扣扣的零件找個好地方存放,我後來發現IKEA賣的透明置物盒是首選,打完食

物泥後,洗乾淨攪拌棒且拭乾水份後就可以把它放入美美的置物盒,是全部的零件喔!一目瞭然!

 

 

DSC01810

 

 


 

DSC01835

 

 


 

 

DSC01837

文章標籤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M1W1D】小白一號二號陸續來到!

一般而言,寶寶會在6個月左右,由下顎正中間長出第1顆牙,稱為下顎正門齒,之後陸續長出下顎側門齒、上鄂正門齒,約在2歲時會長出乳牙所有的20顆牙齒。

寶寶長牙時,媽媽可以多關注寶寶的感受與反應。當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開始,父母親可能會發覺不僅唾液量增多,也比平常會流口水,寶寶因為牙齒開始要突出牙齦,牙齦感到酸或疼,又或是癢癢的奇難受無比,可能竭盡所能將所有拿得到的東西放入口腔,用力的咬。
媽媽可以試著用下列各種的方法幫助寶寶降低牙齦的不適:
(1)提供一個冰齒環或一乾淨的濕冷毛巾讓寶寶咬,以免去咬不乾淨的東西。
(2)用乾淨的手指按摩寶寶的牙齦。
(3)給寶寶喝一杯冷水。
(4)如果準備以食物(例如磨牙餅)減輕他牙齒的不適,需確定寶寶是坐著的,並且旁邊要有大人。

在寶寶長牙的這個時期是家長最應該注意的是寶寶的營養,正確的輔食添加可以為寶寶牙齒萌發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還鍛鍊了孩子的咀嚼能力,促進口腔內血液循環,進而加快了剛剛萌發露白的牙齒的發育。需要注意的是,輔食添加要按照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順序,符合孩子牙齒生長規律,逐步讓孩子學會用吐咽、咀嚼。

此外,幫已長牙寶寶清潔口腔時,可讓寶寶躺在床上,媽媽以面對面的方式來幫寶寶刷牙;媽媽也可以像牙醫師的位置一樣,將雙腿盤起,讓寶寶的頭靠在小腿上,從寶寶頭部後上方來刷牙;或者讓寶寶躺在媽媽大腿上,媽媽從側方幫寶寶刷牙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就是要找到一個媽媽以及幼兒,都覺得舒服放鬆的姿勢。

    baby tooth record 8 March 2012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趁著好天氣一家人出發要到土城親子分館領好康,把MINI寶放在安全座椅後扣上安全扣環後,沿著金城路再到中央路四段,經過富士康沒多久後便到達位於中洲路的“土城親子館”,下車我們來去跟恐龍拍照囉!

 

MINI寶剛睡醒,一臉睡眼惺忪的模樣!

DSC01829

 

 

走廊的鮮明的壁畫

DSC01827  

 

 

 長頸鹿也來作伴!

DSC01828  

 

 

爸爸填好資料幼兒借書證的資料,準備KEY IN中!

DSC01824  

 

 

 

書架一偶

DSC01833  

 

 

來囉!環保布袋還有二本繪本,分別是《小金魚逃走了》《遊戲時間躲貓貓

 

閱讀禮袋  

 

新北市立圖書館 土城親子分館介紹簡章、寶寶愛看書親子導讀手冊如下:


http://www.tphcc.gov.tw/library/bookstart/002.html

文章標籤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8M1D】MINI寶真的很愛玩躲貓貓的遊戲,每一次我把他放在床上訓練他自行入睡時,他總愛玩這個遊戲,可以玩個好幾輪樂此不疲

 

多跟孩子玩躲貓貓,促進認知能力

試一試!把寶寶正在玩的玩具用毛巾蓋起來,看看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寶寶會掀開毛巾「找」東西,那表示寶寶的認知能力有明顯的進步了喔!
當寶寶會去找消失在眼前的物體時,就表示已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在四到八個月之間的嬰兒雖然可以跟著物體移動的方向去找它,但是如果東西一旦被藏起來或蓋起來了,他們就不會嘗試去找了。大約在8個月之後,寶寶就能出現「物體恆存」概念,也就是,即使物體不再被看見,寶寶仍知道物體還是存在。「物體恆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知能力,到一歲半左右才會建立完成。
此時,我們可以多和寶寶玩「藏與找」的遊戲,如:跟孩子玩躲貓貓的各種遊戲:用小手巾將臉、或玩具蓋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利用替他穿脫衣服的機會,一邊將寶寶的手穿過袖子,一邊說「咦~小手手呢?喔~小手手伸出來了!」這些遊戲經驗,都可以讓寶寶學習「物體恆存」的概念喔!

 

「寶寶,來!看這裡!1、2、3,ㄐㄧㄚ!」

一般人只要看到可愛的寶寶,似乎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對他們扮個鬼臉、逗他們笑,或者是玩個「躲貓貓」的遊戲。成人喜歡在自己的雙手移開之後,看見寶寶的笑臉,有時候甚至才稍稍移動自己的手,就已經期待聽見寶寶的呵呵笑聲!不過,有時候卻也因為不理解寶寶的發展,和寶寶玩這個遊戲時,被取笑「寶寶還看不懂吧?」

究竟寶寶何時才會懂「躲貓貓」的遊戲?首先我們要認識一下和「躲貓貓」有關的發展概念。

「物體恆存」是許多能力發展的基礎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認為:寶寶在0~2歲的「感覺動作期」中,透過身體感官和動作獲得訊息,來建構「物體恆存」的概念。所謂「物體恆存」就是指:知道某人或物品不見了,只因為他(它)此刻不在自己的眼前,但相信他(它)仍然存在,沒有消失。

剛出生的寶寶會將自己與世界視為一體,若某人或物品從眼前消失,就表示他(它)已經消失;然而到8個月左右,「物體恆存」的概念開始萌芽。人物的移動、聲音和表情都能引起寶寶注意,且能滿足寶寶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如媽咪的懷抱、生理的需求及周遭成人的回應等正向經驗),進而幫助寶寶建立「人物恆存」的概念;也因此寶寶瞭解除了自己,世界上還有其他事物的存在。這些都會幫助寶寶建立信任感,進而與外界建立可預知和期待的安定關係。這種發展也是空間概念和邏輯思考發展的基礎。

視覺線索是尋找物品的重要依據
出生1個月的寶寶,他的視線會隨移動的物品和光線的刺激而移動,因而在寶寶出生後的3個月內,爸媽可以在生活中提供會「動」的刺激,例如:在嬰兒床上吊一串可轉動的視覺玩具、拿著玩具在他眼前移動、逗弄,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吸引寶寶的目光。

在4~8個月的階段,寶寶開始會進行「有目的的活動」。寶寶會為了讓有樂趣的事得以持續,因而重複出現同樣的動作,如:一直搖晃鈴鐺,使它發出聲響。但是,對於眼前的物品,寶寶仍處於一種「看不見,就是不存在」的概念;也就是說,如果物品的某部分被蓋住,但露出一小塊,寶寶會伸出手去抓取,可是如果物品完全被蓋住了,寶寶則因為看不見,就不會想要去拿取了。

理解「看不見但依然存在」的現象
在9~12個月的階段,是寶寶對於「物體恆存」的概念發展最迅速的時候。他們理解到即使物品不在眼前,但它依然存在,因而會出現不同於前一個階段的表現,這時期對於被蓋住的物品,寶寶會嘗試掀開覆蓋在上面的布或毛巾,以便找到物品。因此,這個階段的寶寶會非常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爸爸媽媽當然也可以直接用雙手蓋住自己的臉,然後再迅速的把手張開讓寶寶看到;有時候,即使我們慢一些張開雙手,寶寶也會伸出他們的手,來把我們的手撥開,看見爸媽的臉之後,就笑得非常開心。

有些人或許擔心玩「躲貓貓」是否會嚇到寶寶,不過,研究指出,有時候一點點的不安或害怕的情緒,反而可能令寶寶更加興奮。所以爸媽不需要擔心玩這個遊戲會帶來負面影響。

「物體恆存」的延伸能力包羅萬象
「物體恆存」的概念對寶寶來說,是理解周遭世界的開始,也是建立各種概念,包括時間及空間概念、邏輯思考、因果關係、想像力、符號認知及遊戲能力的基礎,甚至也是展現出「依目標進行規劃行動」的能力(指把蓋在玩具上的遮蓋物拿掉,以便找到玩具),而這就是成人解決問題能力的前身。

「物體恆存」概念的另一個主要能力展現是記憶力。寶寶必須記得消失在眼前的人或物品,以及最後他們消失不見的位置。由此可知,寶寶在這個時期的因果關係、空間與記憶等能力,都會同時與「物體恆存」概念一起發展。

從家居生活促進寶寶的「物體恆存」概念
「物體恆存」的概念是自然發展的。如果爸爸媽媽想要幫助寶寶發展,以下幾點建議可在家運用:

●提供井然有序的環境,讓寶寶能掌握
在寶寶經常活動的範圍內,把相關物品擺設在固定及方便取用的位置。除了可以鼓勵寶寶放心進行環境探索,還可以讓寶寶在固定的位置找到物品;當寶寶能夠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裡,並且自己取得物品時,爸媽一定要記得讚美他。這些活動不僅幫助寶寶了解什麼物品應放在什麼地方,同時也幫助寶寶知道他可以掌握他所理解的世界。

●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讓寶寶有秩序感
這泛指寶寶的吃飯、睡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透過外在規律的活動作息,不但可以幫助寶寶逐漸形成自己內在的一種秩序感、讓寶寶對於自己每日的活動有所預期,在過程中也會逐漸學習到因果關係等邏輯思考,進而促使寶寶的心智能更完整的發展。

●用多樣化的「躲貓貓」遊戲,讓寶寶提升能力
和寶寶進行「躲貓貓」遊戲,除了可以讓寶寶有預期感,重覆的進行也能增加對事物的記憶。在進行「躲貓貓」或「東西不見了」的遊戲過程中,可以引導寶寶如何去找不見的東西;如果寶寶不會掀起覆蓋物,可以幫他將覆蓋物翻起,或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讓寶寶可以看到,進而有「找到了!」的成就感。一旦寶寶成功了,不妨就給他一個愛的抱抱或再玩一次。透過重複的進行,相信寶寶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文章標籤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am writing to remind you that you have not settle our PI # for USD XXX.

 

Please find the enclosed proforma invoice copy of your reference.

 

We greatly apprectiate your prompt payment.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算一算時間DD也差不多時候要萌牙了!

 

在網路上找了圖表,可以把DD萌牙的時候做個記錄,小白你在哪裡?

  

dental_certificate.jpg

 

 

 

 

 

Baby Tooth Chat.jpg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M1D】原本年前就想要帶DD去衞生所打五合一跟B肝疫苗第三劑的,但礙於年前太多雜事要辧,再加上怕打完針會有發燒的症狀,所以一直到昨天才回阿姨和老公帶著DD去衞生所完成注射疫苗乙事,也順便請醫生看看DD的蘋果臉,臉上的小紅疹確認是不是口水疹,結果是濕症!

 

我覺得很納悶七個月大的寶寶為何還會有濕症,所以我想第一步就是要更勤換圍兜了!

晚上用完餐後準備幫DD洗澡時,二個疫苗分別在打在白胖的大腿上左右各一個,聽阿姨轉述DD有大哭,好心疼喔!但這畢竟成長的過程!

 

五合一混合疫苗

(新型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去活性小兒麻痺疫苗)

注射年齡 : 寶寶出生滿2.4.6.18個月時,各接種一次。

注射部位 : 大腿

注意事項 :

1.寶寶接種部位,偶有紅、腫、熱、痛等局部症狀,但可自行恢復,回家後可給於熱敷按摩,以減輕紅腫熱痛等現象。

2.接種後1-2天內,偶有發燒情形、躁動不安等等,若肛溫超過38度以上,可使用退燒藥。

3.若有三天以上持續發燒或其他特殊反應,應立即就醫。

4.寶寶的飲食無特別禁忌或時間的間隔,按照平日飲食習慣即可。

 

B型肝炎疫苗

第一劑:出生三~五天 第二劑:←一個月 第三劑:←六個月

傳染途徑

媽媽們可能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台灣偶而會有年紀輕輕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得到肝炎而死 亡,那大部分是因為長期B型肝炎帶原而引起。在民國73年以前,台灣人的B型肝炎帶原率是10%至20%,經過調查後發現,台灣的B型肝炎傳染有二個途 徑:垂直傳染和水平傳染,且以垂直傳染為最嚴重的傳染途徑。

所謂的「垂直傳染」是指媽媽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就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陽性),而且傳染力極高時(就是B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很容易經由胎盤或生產過程,而把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造成新生兒在幼年時就得到 B型肝炎。如果幼兒本身對B型肝炎病毒無法產生抗體,就會變成肝炎帶原者。而B型肝炎帶原者的病人中,有10%在後來會演變成肝硬化,而其中一部份會成為 肝癌患者,甚至造成死亡。

施打時間與接種禁忌

有鑑於此,政府補助大筆的經費用來防堵「垂直傳染」這個傳染途徑,所以從新生兒出生滿三至五天後,就可以開始施打B型肝炎疫苗,第二劑及第三劑分別在嬰兒滿一個月及六個月時施打,打滿三劑後,對嬰幼兒有95%到100%的保護效果。

注射B型肝炎疫苗前不需特別空腹半小時,只要以前不曾對B肝疫苗過敏,或者發高燒者, 都可以接受注射,打完針後也可以洗澡無特別禁忌。但要注意的是,除了嬰幼兒該施打B型肝炎疫苗外,其他需接受B肝疫苗的高危險群有:醫護人員、經常接受輸 血的病患、要到B型肝炎高流行區旅行的人、家裡有B肝帶原者的家屬等,這些人的疫苗注射方式,都是從開始打第一劑後的第一個月及第六個月,各打第二劑及第 三劑就完成。

如果錯過正常的施打時間要補打時,因為B肝疫苗不是活疫苗,所以可在任何時間與任何疫苗同時施打或分開施打,不需考慮它們之間的間隔時間,但是注意總共要打完三劑才算完成。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文章標籤

Rabb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